斯洛伐克全稱斯洛伐克共和國(The Slovak Republic,Slovenska republika)。歐洲中部的內陸國。東鄰烏克蘭,南接匈牙利,西連捷克、奧地利,北毗波蘭。屬海洋性向大陸性氣候過渡的溫帶氣候。2003年全國最高氣溫34.4℃,最低氣溫-19.5℃。國土面積49035平方公里。人口538萬人(2003年底)。斯洛伐克族占85.8%,匈牙利族占9.7%,羅姆人占1.7%,捷克族占0.8%,其余為烏克蘭族、日耳曼族、波蘭族和俄羅斯族。官方語言為斯洛伐克語。68.9%的居民信奉羅馬天主教,6.9%的居民信奉斯洛伐克福音教,少數居民信奉東正教。首都布拉迪斯拉發(Bratislava),人口42.8萬(2001年底),平均氣溫11.3℃;最高氣溫37.8℃;最低氣溫-14.3℃。
5-6世紀,西斯拉夫人在此定居。公元830年后成為大摩拉維亞帝國的一部分。906年帝國滅亡后,淪于匈牙利人統治之下,后為奧匈帝國的一部分。1918年奧匈帝國解體,10月28日成立獨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1939年3月被納粹德國占領,后建立傀儡的斯洛伐克國。1945年5月9日捷克斯洛伐克在蘇軍幫助下獲得解放,恢復共同國家。1948年2月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執政。1960年改國名為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1989年11月捷克斯洛伐克政局發生劇變,實行多黨議會民主和多元化政治體制。1990年3月改國名為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同年4月改為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1992年12月31日,捷克斯洛伐克聯邦解體。自1993年1月1日起,斯洛伐克共和國成為獨立主權國家。
政治政局總體保持穩定。由民基盟、匈族聯盟黨、基督教民主運動和新公民聯盟組成的右翼聯合政府從維系執政地位大局出發,擱置內部爭議,增加與在野黨的對話,采取措施發展經濟,提高公民生活水平,總體上能控制局勢。 2004年4月,總統選舉順利進行。
早年經濟為農業區,基本無工業。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執政期間在斯逐步建立了鋼鐵、石化、機械、食品加工及軍事工業,縮小了斯同捷在經濟上的差距。1989年劇變后,斯根據聯邦政府提出的“休克療法”開始進行經濟改革,導致經濟大衰退。1993年1月斯獨立后,推行社會市場經濟,加強宏觀調控,調整產業結構。近年來,斯政府采取緊縮經濟政策,加速國有企業私有化進程,宏觀經濟環境有所改善,但同時帶來了失業率偏高等后果。
我國與原捷克斯洛伐克于1949年10月6日建交,1957年3月27日雙方簽訂了中捷友好條約。1993年1月1日斯洛伐克共和國獨立并成為捷聯邦解體后的繼承國之一,我國政府予以承認并與之建立了大使級外交關系,中國同捷斯聯邦簽署的條約和協定對斯繼續有效。
2004年中捷雙方舉行了系列活動,慶祝兩國建交55周年。我商務部副部長于廣洲(9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臺長楊波(9月)、全國人大外事委會主任姜恩柱(10月)等分別訪斯。斯副總理兼經濟部長魯斯科(5月)、環境部長米克洛什(9月)、首都布拉迪斯拉伐市市長久日科夫斯基(9月)等分別訪華。
中國簽證資訊網提醒:在斯洛伐克期間必須隨身攜帶護照等身份證件,以備當地警察隨時查驗。無法出示有效身份證件的,有可能會被警方當作非法移民拘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