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隆迪全稱布隆迪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Burundi),國土面積2.78萬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東部赤道南側。北與盧旺達接壤,東、南與坦桑尼亞交界,西與剛果(金)為鄰,西南瀕坦噶尼喀湖。境內多高原和山地,大部由東非大裂谷東側高原構成,全國平均海拔1600米,有“山國”之稱。西部剛果尼羅山脈貫穿南北,形成中央高原,海拔大多在2000米以上,為尼羅河和剛果河(扎伊爾河)的分水嶺;裂谷帶地勢比較平緩。境內河網稠密,較大的河流有魯齊齊河和和馬拉加拉西河,魯武武河是尼羅河的源頭。坦噶尼喀湖低地、西部河谷及東部均為熱帶草原氣候;中西部屬熱帶山地氣候。
人口:609萬(1996年),由胡圖(85%)、圖西(13%)和特瓦(2%)三個部族組成。基隆迪語和法語為官方語言。居民中57%信奉天主教,10%信奉基督教新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和伊斯蘭教。
國慶日:7月1日(1962年)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兩道交叉的白色寬條將旗面分成四個三角形,上下兩個相等,為紅色;左右兩個相等,為綠色。旗面中央是白色圓地,內有三顆帶綠邊的紅色六角星,呈品字形排列。紅色象征為爭取自由而斗爭犧牲者的鮮血,綠色象征所期望的進步事業,白色代表和平存在于人類中間。三顆星象征“團結、勞動、進步”,同時也代表布隆迪三個部族——胡圖族、圖西族、特瓦族,及其團結。
國徽:為盾徽。紅色盾面中繪有一個金色的獅子頭,盾徽背后交叉豎著三支矛,下面的白色綬帶上用法文寫著“團結、勞動、進步”。
國家政要:總統皮埃爾·恩庫倫齊扎 (Pierre Nkurunziza),2005年8月19日當選,26日宣誓就職。
首都:布瓊布拉(Bujumbura)
簡史:16世紀時建立了封建王國。1890年淪為“德屬東非保護地”。1916年被比利時軍隊占領。1922年成為比利時的委任統治地。1946年12月聯合國大會將布隆迪交比利時托管。1962年6月27日第16屆聯大通過關于布隆迪獨立的決議,7月1日布宣布獨立,實行君主立憲,稱布隆迪王國。1966年11月28日,米孔貝羅首相發動政變,廢黜恩塔爾五世,宣布成立布隆迪共和國,自任總統兼總理。1976年11月1日,以第一副總參謀長巴加扎上校為首的一批軍官推翻了米孔貝羅政權,宣布成立第二共和國,巴加扎出任最高革命委員會主席、共和國總統。1984年8月布舉行全民選舉,巴當選為總統。1987年9月布約亞少校發動政變,推翻巴加扎政權,組成救國軍事委員會,布約亞任軍委會主席、共和國總統。宣布中止憲法。1988年8月北部地區發生流血騷亂,致使5000余人喪生,4萬多人逃往鄰國盧旺達。騷亂平息后,布約亞總統宣布成立“民族團結協商委員會”,并于同年10月19日改組政府,增設總理。1990年5月,政府公布“民族團結憲章草案”,12月,布民族統一進步黨召開特別代表大會,通過了“民族團結憲法草案”,組成了由圖西和胡圖兩個部族各占一半的新中央委員會,以取代原最高權力機構—救國軍事委員會。1992年3月13日頒布實施布獨立以來的第三部憲法。憲法規定,布實行多黨制和三權分立。總統以單名兩輪制普選產生,任期五年,可連任一次。總理由總統任命,對總統和議會負責。 布隆迪各派權力分享談判取得進展
外交:奉行睦鄰友好、不結盟和支持民族解放運動的政策;主張國際合作。
與中國關系:1963年12月21日,布隆迪與中國建交。1965年1月29日,布單方面宣布中斷與中國的外交關系。 1971年10月13日,中布兩國復交。
中國簽證資訊網提醒:在布隆迪外出旅行時應保管好證件(護照)和貴重物品,防盜防竊。
|